2007年4月6日

很特別的一段寓言(一定要看)

二次大戰時,美國軍方委託著名的心理學家桂爾福 (J. P. Guilford)



研發一套心理測驗,



希望能用這套東西挑選出最優秀的人,來擔任飛行員。



結果很慘,通過這套測試的飛行員,



訓練時成績表現也很亮眼,可是一上戰場,



三兩下就被擊落,死亡率非常高。



桂爾福在檢討問題時,發現那些戰績輝煌,身經百戰打不死的飛行員,

多半是由退役的『老鳥』挑選出來的。



他非常納悶,為什麼專業精密的心理測量,卻比不上『老鳥』的直覺呢?其中的問題在哪兒呢?



桂爾福向一個老鳥請教,老鳥說:『是什麼道理,我也說不清。

不如你和我一起挑幾個小子看看,如何?』



『能夠這樣是最好不過了。』



第一個年輕人推門進來,老鳥請他坐下,桂爾福在旁觀察、紀錄。



『小伙子,如果德國人發現你的飛機,高射砲打上來,你怎麼辦?』

老鳥發出第一個問題。



『把飛機飛到更高的高度。』



『你怎麼知道的?』



『作戰手冊上寫的,這是標準答案啊,不是嗎?』



『正確,是標準答案。恭喜你,你可以走了。』



『長官,只有一個問題嗎?沒有其他要問的嗎?』



『你沒有問題,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的。』



『是的,長官!』



第一個菜鳥走出去後,進來第二個菜鳥。他剛一坐下,老鳥問了同樣的問題:



『小子,如果該死的德國佬發現你的飛機,

高射炮打上來,怎麼辦?』



『呃,找片雲堆,躲進去。』



『是嗎?如果沒有雲呢?』



『向下俯衝,跟他們拼了!』



『你找死啊?』



『那搖擺機身呢?』



『是你開飛機還是我開?書,你都沒看?』



『長官,你說的是作戰手冊嗎?』



『對,難道叫你看《靈犬萊西》?』



『作戰手冊我有看,但太厚,有些記不清。長官,我愛開飛機,我要替美國開飛機。

但讀書對我像讀食譜。』



『什麼意思?』



『我煎蛋、煎牛排都行,我還會幫我老媽烤蘋果派。

但要我像食譜那樣講出1、2、3,我就搞不懂了。』



『好,你可以下去了。』



『長官,我是不是說錯什麼?』



『菜鳥,現在不要問問題。』





等菜鳥走出門,老鳥轉過身來問桂爾福:



『教授,如果是你決定,你要挑哪一個?』 『嗯,我想聽聽你的意見。』



『我會把第一個刷掉,挑第二個。』老鳥說。



『為什麼?』



『沒錯,第一個答的是標準答案,把飛機的高度拉高,讓敵人的高射炮打不到你。

但是,德國人是笨蛋嗎?我們知道標準答案,他們不知道嗎?

所以德軍一定故意在低的地方打一波,引誘你把飛機拉高,然後他真正的火網就

在高處等著你。這樣你不死,誰死?』



『噢,原來如此。』



『第二個傢伙,雖然有點搞笑。但是,越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子,他的隨機應變能力

反而越好。碰到麻煩,他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來解決,方法越多,活命的機會就越

大,像我這種真的打過很多仗沒死的,心裡最清楚,戰場上發生的事,作戰手冊都

沒有。只有一樣跟書上寫的一樣。』



『哪一樣?』



『葬禮。只有這樣兒跟書寫的一字不差。作戰都靠背書,那你只能戰死,找不到答案!』





桂爾福經此教訓,重新改造他的測試。



新的測試就會問:『如果你有一塊磚頭,請說出50種不同的用途?』



這類激發創意的問題。不但為美國選出真正優秀的飛行員,也因此創造了『創意測試』,成為現代創意活動之父。











人都有惰性,碰到問題,總會用最快、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。

最好有個標準答案,是以前人用過就有效的,這樣就不用花腦筋去想。



久了成為習慣,就不會去思考新的可能。現代教育最大的問題,就在『標準答案』。



為了做評量的方便,為了表面的公平,標準答案就是最好的尺,最準的秤。



快又簡單,沒什麼討論空間,只有對與錯,一翻兩瞪眼。



當孩子習慣了一個問題,一個標準答案,他就會停止尋找。

1 則留言:

  1. ㄔㄨㄚˋ了+3+ 我最不會變通 頭腦呆呆D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