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太(泰)阿:觀其紋,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
02 屬鏤:純鈞、湛盧、豪曹(盤郢)、魚腸、鉅闕 
03 湛盧:歐冶子為越王製五件名劍之一 
04 豪曹《磐郢》:歐冶子為越王製五件名劍之一 
05 巨闕:歐冶子為越王製五件名劍之一 
06 純鈞:歐冶子為越王製五件名劍之一,其華捽如芙蓉始出,觀其紋爛如列星之行,觀其光,渾渾如水之溢塘;觀其斷,岩岩如瑣石,觀其才,煥煥如冰釋 
07 步光:晉懷帝熾永嘉元年,造一劍,長五尺,銘曰步光 
08 扁諸 
09 龍淵:觀其狀如登高山,臨深淵 
10 宛馮 
11 鄧師 
12 堂溪 
13 墨陽 
14 合賻 
15 掩日:越王八劍之一 
16 斷水:越王八劍之一 
17 轉魄:越王八劍之一 
18 懸剪:越王八劍之一 
19 驚鯢:越王八劍之一 
20 滅魂:越王八劍之一 
21 卻邪:越王八劍之一 
22 真剛:越王八劍之一 
23 昆吾:周穆王時西戎獻,用之切玉如泥 
24 飛景 
25 流采:魏建安24年造有寶劍色似彩虹,名曰流采寶劍 
26 華鋌 
27 屬頸 
28 勝邪 
29 含光 
30 承影 
31 宵練 
32 被山 
33 干將 
34 莫邪 
35 辟間 
36 朱勾 
37 龍泉 
38 青索:還珠樓主所寫小說蜀山劍俠傳提到 
39 紫埕:還珠樓主所寫小說蜀山劍俠傳提到 
40 蟠虹 
41 紫電 
42 青霜:還珠樓主所寫小說蜀山劍俠傳提到 
43 青萍:金庸於書劍恩仇錄所寫寶劍 
44 凝碧 
45 月痕 
46 玄雀 
47 倚天
48 青釭
49 祥雲
50 照膽:商,武丁元年歲次戊午鑄一劍,長三尺,銘曰『照膽』 
51 定光:商,殷太甲四年歲次甲子鑄一劍,長二尺,銘曰『定光』 
52 駿大:簡王夷元年歲次丙午鑄一劍,長三尺,銘曰『駿大』 
53 鎮嶽尚方劍:周昭王瑕二年歲次壬五鑄五劍,各投五嶽,銘曰『鎮嶽尚方』(古文篆書),長五尺。 
54 誡劍:秦昭王稷元年歲次丙午鑄一劍,長三尺,銘曰『誡』 
55 赤霄:前漢劉季始皇三十四年於南山得一鐵劍,長三尺六寸,銘曰『赤霄』 
56 神龜:漢文帝恒初元十六年歲次庚午鑄三劍,長三尺六寸,銘曰『神龜』(形以應大橫之兆)。帝崩後,命入玄武宮。 
57 八服:漢武帝徹元光五年歲次以已鑄八劍,長三尺六寸,銘曰『八服』嵩、恒、衡、華、泰山五嶽皆埋之。 
58 毛劍:漢宣帝詢本始四年鑄二劍,長尺一寸,一曰『毛』,一曰『貴』 
59 貴劍:同上 
60 神勝萬里伏:漢王莽建國五年歲次庚午造威斗及欽定神劍皆鍊五色石為之,銘曰『神勝萬里伏』,長三尺六寸。 
61 更國:漢更始劉聖公二年自造一劍,銘曰『更國』 
62 秀霸:漢後光武帝秀三十三年來未貴時,在南陽鄂山得一劍,銘曰『秀霸』 
63 山王:漢安帝祐元初六年鑄一劍,藏於峨嵋山,疑『山王』也 
64 安漢:漢順帝保永建元年鑄一劍,長三尺四寸,銘曰『安漢』,後改年號。 
65 中興:漢靈帝宏建寧三年鑄四劍,銘曰『中興』、『一劍』、『無故』、『自失』 
66 一劍:同上 
67 無故:同上 
68 自失:同上 
69 孟德:魏武帝曹操建安二十年於幽谷得一長劍,長三尺六寸,上有金字銘曰『孟德』,王常服之。 
70 流光:孫亮建興二年鑄一劍,銘曰『流光』 
71 百里 
72 火精 
73 五方單符:晉穆帝 永和五年於房山造五口劍,銘曰五方單符 
74 工布:釽從文起,至脊而止,如珠不可衽,文若流水不絕 
75 茂陵 
76 玉具 
77 飛星 
中國名刀: 
01 靈寶:魏建安24年造有寶刀,文似靈龜,名曰靈寶 
02 赤刀 
03 含章 
04 素質 
05 百煉 
06 青犢 
07 漏影 
08 七寶 
09 龜紋 
10 大環 
11 七星 
12 滾珠 
13 龍雀{大夏龍雀}:夏州赫連勃勃龍昇二年,造五口刀背刃有龍雀環兼金鏤作一 龍形,長三尺九寸,銘曰『古之利器吳楚湛盧,大夏龍雀名 冠神,都可以柔如風靡草威服九區』,宋王劉裕破長安得此 刀後入於梁 
14 神術:前秦符堅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工,銘曰神術 
15 幼平:周幼年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,銘背曰『幼平』。 
16 安國:朱理君少受征討黃武中累功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,銘曰安國 
17 太一:鐘會克數於成都土中得一刀,銘曰『太一』。會死,入帳下王伯昇。伯 昇後渡江,刀遂飛入水 
18 司馬:晉武帝司馬炎以咸寧元年造八千口刀,銘曰司馬 
19 定國: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鑄一刀銘其背曰定國 長四尺後入於梁 
20 五色:宋少帝義符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 
21 上血:宋順帝準昇明元年掘得一刀銘曰上血,其刀照一室帝奇之。至二年七月 ,帝使楊玉侯織女不得,懼死用以弒帝,果如銘曰吉凶其徵先見矣。 
22 定業:齊高帝蕭道成建元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,長五尺 
23 滅賊:前趙劉淵元熙二年造一刀,長三尺九寸,文曰滅賊 
24 建平:後趙石勒建平二年造一刀,用五百金用萬人,頭尖長三尺六寸,銘曰建平 
25 騰馬:後蜀李雄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,文曰騰馬 
26 赤冶:後魏昭成帝拓跋犍建國元年,於赤冶城鑄刺刀十口,金鏤赤冶字 
27 白鹿:宣武帝恪景元年,於白鹿山造一刀,文曰白鹿 
28 二十八將刀:前燕慕容 元璽元年造二十八口刀,銘曰二十八將 
29 中山:後秦姚萇建初元年造一刀,銘曰中山,長三尺七寸 
30 建義:西秦乞扶國仁建義三年造一刀,銘曰建義 
31 百勝:西京李暠永建元年,造珠碧刀一刀,銘曰百勝 
32 龍鱗:魏建安24年造有寶刀,采似龍文,謂之龍鱗 
33 百辟:魏建安24年造有寶刀因百煉成鋼,稱百辟寶刀 
中國名匕首: 
01 魚腸 
02 清剛 
03 楊文 
04 龍鱗 
05 徐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